健康教育

《生活与健康》:急性脂肪肝孕妇的死亡线上徘徊记

日期:2010-04-27 访问量:13718 类型:健康教育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个陌生的名字,也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妊娠期疾病,但一旦发起病来,却能要了孕产妇的命。在我国,它的发病率虽然只有1/130000,但死亡率却高达70%~80%。
如此可怕的疾病,准妈妈该如何预防呢?记者采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裘雅芬主任医师。她提醒说,该疾病多见于妊娠晚期(孕28周~40周),尤其多见于妊娠30周左右的初产妇,并且患者在怀孕前并没有脂肪肝。此外,孕妇如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或怀了双胎、男胎,发病几率更大。要提防该病,就要注意自己细微变化,如腹痛、呕吐、口腔出血等不适感,都要及时就医。
深夜出血不止紧急入院
去年12月的某一天,家住杭州城北的李女士,半夜里突然口腔出血不止,还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那时,她已经怀孕35周。突如其来的症状,把一旁的老公陈先生吓坏了,马上开送她去医院。入院后,经检查发现,李女士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达140u/L(正常范围在0~40 u/L),考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接诊医护人员再看看李女士全身浮肿、发黄,意识也逐渐丧失,觉得情况十分紧急,于是马上联系传染科、ICU、麻醉科、儿科等科室医师集体会诊。经过进一步检查、会诊,医护人员一致认为需要马上终止妊娠,并进行保肝治疗。由于李女士病情危重,且肝肾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状,一个剖宫产手术就进行了三四个小时。
宝宝降临了,新妈妈却生死未卜
经过奋力抢救,李女士一个肿1100克的宝宝终于平安出生了。然而,此时的李女士并没有脱离险境,还在死亡线上挣扎。
生完宝宝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的李女士,依然意识不清,周身黄染、无尿、腹水、阴道出血。肝脏衰竭,致使身体不能产生凝血因子,几乎是输入多少血又流出多少血,就连皮肤的穿刺点也大量渗血,肾脏的衰竭也同样威胁着她的生命。
此时,手术室外的丈夫陈先生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看见有医护人员出来,就急忙跑上前追问,不停的祈祷。那些天他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香,每天只做两件事,先去新生儿监护室看儿子,再是去重症监护室看老婆,还到处打听治疗该病的办法,搜集资料。
产妇的意识渐渐清醒了,呼吸机已经撤了,血浆置换停止后肝功能也趋于正常了,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血胆红素下降、尿量增加,血糖血脂均正常,现在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都已经稳定……”每次一听到这些话陈先生心里就特别踏实。“当时看着老婆病得那么重,我都懵了,以为没救了,这次真是死里逃生啊!”
一周前就有呕吐,却没引起重视
裘主任介绍说,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一种凶险的疾病,在临床上罕见,病因尚不明确,怀疑可能因体内缺乏一种特殊的酶。它与人们生活中所说的脂肪肝有点不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在很短时间内会出现肝细胞坏死,产生急性肝衰竭,甚至波及肾脏、胰腺等其他器官,造成多脏器损害或衰竭,常于短期内死亡初始症状为剧烈呕吐,上腹疼痛。发病急骤,直接导致肝衰竭,母婴死亡率高达70%~80%。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并积极对症治疗。
由此可见,急性脂肪肝还真是一个可怕的疾病,患病前是否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呢?有的,裘主任表示,怀孕晚期时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就应该引起警惕,不能拖延。据了解,李女士在病危的一周前,就曾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不适感,只因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导致病情加剧。他们一家人当时还一直以为是妊娠期的正常反应,症状也是时重时轻的,所以就想等到孕检的时候,一起查查。
因此,裘主任叮嘱准妈妈,除了出现上述症状外,若还出现便血、齿龈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低血糖、意识障碍、昏迷、少尿、无尿等症状时,就应迅速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查肝功等各项检查,切不可疏忽大意。
裘主任还指出,因为此病一般发作于孕晚期,大多数胎儿通过剖宫产取出能够成活。从我国近年来的临床经验来看,若及时终止妊娠,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在产后可以迅速恢复,大人的死亡率也能降低到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