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卒中日,情义暖暖,“红手环”在行动

日期:2018-11-02 访问量:12665 类型:健康服务

2018年10月29日是第十三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口号是“战胜卒中 再立人生”。

今年,也是我们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红手环”成立三周年的日子。

三年时光,我们从心出发,用心治疗,贴心关爱。为提高全民对脑卒中防治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促进公众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传播卒中正确预防,急救及相关知识的倡议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关于“中风120”,

你到底了解多少?

快速识别卒中,最易懂的中国卒中学会推荐的“中风120”识别法。

公众快速识别脑中风应牢记“中风120”——“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查2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若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俗称脑中风),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神经内科卢晓东主任表示,相比以前英文“fast”法,数字“120”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即使是小孩和老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很容易记住。“中风120”策略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快速识别卒中,一旦发现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特别呼吁家庭和社会能够更多关注轻型卒中,高危人群要定期接受体检,进行卒中风险评估,最大程度地预防卒中及其他慢性疾病。

“红手环”再进广场,奉献我们的一份心意

义诊一直是我们红手环志愿者们宣教活动的一部分。今年,我们将义诊放在了永宁坊广场。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患者进行了测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专家义诊、发放卒中小册子等活动。

降温的天气似乎没有阻挡志愿者们热心服务市民的热情,大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红色上衣在萧瑟的秋意中显得格外亮眼与温暖。

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将继续走进广场街道、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学校……走进需要他们的地方。做好卒中宣教,为中国的卒中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神经内科的红手环志愿者们会牢记红手环誓词:“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守护健康、服务社会”精神,给大众送去关爱、送去健康,而不断努力奋斗。

卒中的早期发现,把握黄金救治时间,这个过程很重要

在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排在第一,远远高于其它许多国家。(在美国排名第五,即使在印度,排名第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40万人新发卒中,110万人死于卒中,1100多万名卒中患者存活,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果能在发病 4.5个小时内进行急性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生残疾可以得到预防。卒中在中国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很多病人以及病人身边的人不知道发生了卒中,即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卒中,大多不会立刻拨打 120 送达合适的医院。

Q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将卒中扼杀在摇篮中,那卒中可控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约70%的卒中死亡和高血压有关。血压越高,卒中风险越高。

控制血压,清晨血压是重中之重,因为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也是卒中的高发时段,清晨时段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专家共识指出,控制好了清晨血压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控制了全天24小时血压。

血压管理小建议: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清晨血压达标的基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高血压患者不宜超过3g

2、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是清晨血压达标的关键。高血压患者用药应坚持四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降压药、联合用药、个体化。

3、坚持家庭自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高血压患者应坚持监测清晨(早6001000)、服药前、早餐前血压,家庭自测血压一旦> 135 / 85mmHg,须及时找医生就诊。

二、血脂异常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罪魁祸首,而在血脂的多项指标中,真正的凶手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过高,可不断在血管沉积,逐渐造成血管壁增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脑血管,最终引发卒中。因此,要远离卒中,控制LDLC达标至关重要。

血脂管理小建议:

1、锁定重点人群,积极筛查高血脂患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

2、根据心脑血管总体评估结果,确定LDLc目标值。LDL-C控制目标不能“一刀切",须根据患者卒中风险,确定LDLc的目标值:

极高危者LDL-C<l. 8mmol/L;高危者应<26mmol/L;中危和低危者应 < 34mmo l/L

3、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首先推荐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无法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非他汀类药物,如贝特类、依折麦布、烟酸等。

三、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约20%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卒中。长期高血糖,致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血管壁毁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终导致卒中风险大大增加,且高血糖还会加重卒中病情,延缓患者恢复。不仅如此,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血管狭窄等卒中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同时也应积极进行其他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针对性干预。

糖尿病管理小建议:

1、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4.47.0mmol /L,餐后血糖<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7%。

2、其他危险因素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40 /90mmHg以下,卒中风险高和可耐受患者血压可进一步降低。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降脂药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四、房颤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心房颤动可增加卒中风险45倍。

房颤患者管理小建议:

1、早发现,早干预。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2、根据危险分层,制定抗栓方案。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

五、吸烟

吸烟可使卒中风险增加近1倍,被动吸烟风险更高,其风险是主动吸烟的2倍。

戒烟小建议:

戒烟是最经济的预防卒中的方式,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和家人戒烟。

六、缺乏适当运动

缺乏身体活动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参加身体活动可使卒中风险降低25%一30%。

加强身体活动小建议:

1、坚持有氧运动。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 40min的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

2、量力而行。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育活动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防止运动强度过大。

七、超重和肥胖

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0

控制体重小建议:

在超重和肥胖者推荐减轻体重,以降低卒中风险。体质指数BMI 控制目标为 18.524.9kg/m² 。 BMI=体重(kg) /升高²(m²)

八、饮食不健康

病从口入,预防卒中,必选管住嘴,坚持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小建议:

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多蔬菜水果等清谈平衡膳食为主。

积极管理危险因素,

护脑行动有你有我。

让我们携手积极管理卒中危险因素,

将卒中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