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于开展2018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及申报指南

日期:2017-07-10 访问量:20065 类型:科研动态

关于开展2018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有关意见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现就2018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共分四类:

(一)省部共建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二)学科平台项目,含临床研究项目青年人才项目

(三)面上项目;

(四)技术成果项目,含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适宜技术培育推广项目

二、时间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2017714日,网络申报截止时间:2017728日。

三、申报程序

(一)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实行网络申报,申请人通过浙江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网http://www.zjmed.org.cn/申请项目,不需要提交纸质申请书(除省部共建重大项目外)。

(二)项目申请人在线逐项填报,并上传可行性报告,项目申请单位和主管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和确认上报。

(三)省部共建重大项目申报,需符合申报指南要求,在网络填报的同时,提交纸质可行性报告(一式10份),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背景意义、现状趋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预期成果、考核指标、工作基础和经费预算。

(四)请各市、省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填报项目汇总表(Excel形式,包括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申报计划类别等),经审核盖章后报送我委,电子版发送至zjswstkjc@163.com

四、名额分配

(一)省部共建项目:采取限额申报方式。

1.重大项目:省市三甲医院每个单位限1

2.重点项目:杭州、宁波、温州各3,其他市各2项;省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和高等医学院校各4项。

(二)学科平台项目:采取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限额申报方式。每个学科申报项目合计不超过2

(三)其他类别项目,在符合申报条件资质的基础上,面向全省自主申报。

五、申报要求

(一)单位要求。项目面向全省医疗卫生计生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自主申报。因经费拨付渠道原因,企业申报项目立项后,所需研究经费由企业自行配套。

(二)申请人要求。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青年人才项目申请人不超过45周岁省部共建项目的申请人应为学科(后备)带头人,具备高级职称

(三)科研条件要求。省部共建项目需提供查新报告;项目申请涉及人体研究须符合伦理规范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涉及动物研究的项目,相关实验人员应经过培训,项目在验收时需提供实验动物使用和实验过程说明;涉及病原微生物、干细胞研究内容须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干细胞管理相关规定。

(四)科研诚信要求。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应当签署科研诚信承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所在单位应建立科研人员诚信管理制度和档案库,对申请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对科研诚信承诺书进行存档被查,杜绝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五)平台管理要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成员申请学科平台项目的,应提供单位或行政部门批复的立项证明和建设经费配套证明;在省医学重点学科网上完成年度信息填报;今年在省医学重点学科网上发布信息15条以上

(六)经费配套要求。立项资助的项目,申请单位须给予1:1及以上经费配套;立项无资助的项目,申请单位须给予不少于3万元的经费配套。

(七)如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1申请人以往有不良记录(承担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未经审批逾期不验收、近2年有撤题、近1年有结题)

2申请人已承担1项省部共建项目或承担其他项目2项及以上;

3重点学科承担在研平台项目2项及以上

4.申请主要内容超出申报指南以外或已获其他项目资助;

5.近三年有学术不端记录的。

六、其他事项

因评审需要,每项申请项目请交纳评审费200元。请各申报单位统一将评审费缴(汇)至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帐户: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帐号:66050181940000828,开户银行:华夏银行武林支行)

联系方式

科教科: 干文韬   88303417

  

附件:2018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指南(详见下页)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201777

 

 

2018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指南

 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浙江行动纲要的总体部署,以疾病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重点,突出申报项目的临床导向、效果导向,立足优势、突出创新、强化研发、注重实效。2018年度省医药卫生计划启动申报,项目类别主要包括省部共建项目、学科平台项目、面上项目、技术成果项目等。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部共建项目

(一)省部共建重大项目

聚焦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疗效为评价标准,重点解决重大疾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和突出问题,加快我省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突破、促进诊治技术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为有效遏制重大疾病提供有效科技支撑。项目鼓励跨单位、多学科共同申报、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具体领域如下:

1.基于临床转化的胃癌个体化治疗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和内容:以规模化的胃癌临床病例资源为基础,利用胃癌临床表型与生命组学数据,从转化医学的角度,初步明确胃癌患者选择、方案制订、治疗时机、辅助治疗时限等临床实践问题,改变目前治疗生存不佳的现状,使胃癌患者真正临床获益。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建立胃癌的分型分层治疗模式,指导临床实践个体化、多学科,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2.新型技术在乳腺癌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和内容:利用临床注册登记研究数据,从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新型诊断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治疗疗效,形成乳腺癌个体化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案,优化诊疗模式,探索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在乳腺癌重建治疗中的应用。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建立1-2项乳腺癌个体化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取得明显的临床效益。

3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控制研究

研究目标和内容:对目前主要的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干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优化和验证,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校验改进,优化技术实施手段;利用已开展的队列研究数据,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从多重危险因素控制干预的角度,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全方位干预和管理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病率,提高干预有效性。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干预效果显著的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控制技术方案。

4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关键干预技术研究

利用大样本呼吸系统疾病队列研究数据及环境数据,在人群中研究PM2.5对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危害。建立若干种主要PM2.5暴露干预方法,并评价干预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效果,构建对呼吸系统疾病PM2.5暴露干预策略。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初步确定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构建有效的PM2.5暴露干预策略。

5.儿童代谢综合征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研究

研究目标和内容: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等,发现大群体儿童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识别指标,开展儿童代谢综合征以及不同组分危害性研究,并针对不同危害性及可逆性,制定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和规范化治疗措施。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建立完善1-2项儿童代谢综合征诊治关键技术,为早期预防和规范化治疗提供指导。

6.重要疾病研究转化体系研究

研究目标和内容:有效整合集成省内外疾病研发资源,建立面向全省的疾病研究转化体系,通过开展疾病研究、系统建设、技术研发、数据利用、成果转化、产业对接等活动,促进疾病研发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并在全省该疾病研究转化领域逐步形成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成果形式和考核指标:建立1种重要疾病的研究转化体系,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研究,并对接省医药卫生科技研发转化平台。

(二)省部共建重点项目

围绕我省医药卫生科技重大问题和临床诊治需求,追踪国内外临床研究和技术研究前沿,开展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科技攻关和创新突破,促进高水平学术发展。项目应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明确的应用方向,预期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以上。

二、学科平台项目

支持科研人员依托优势重点学科,面向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充分发挥中青年学术骨干的作用,促进学科发展。依托的重点学科应在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学科管理系统备案。

(一)临床研究项目

围绕学科建设主攻方向,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依托学科团队资助开展重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或公共卫生监测检测技术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建立技术体系和方法。项目体现临床研究特性。

(二)青年人才项目

支持已取得一定成绩,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围绕学科主攻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形成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学科青年人才。项目体现人才培养特性。

三、面上项目

支持科研人员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聚焦有限的临床问题,开展阶段性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选题新颖、方案可行、贴近临床,预期成果达省内先进水平以上。

四、技术成果项目

(一)新技术产品研发

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支持医药卫生创新技术产品研发,重点针对筛查预警、早期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人工智能诊断、术中精准成像、智慧医疗等新型医药产品与健康服务技术开展研究,系统加强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突破,推进我省医药卫生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申报项目验收考核要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成果。本项目优先支持。

(二)适宜技术培育推广

紧密围绕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需求,研究满足疾病诊疗、慢病管理、健康咨询、老年康复需求的适宜技术解决方案,培育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的临床操作技术和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评价标准。同时,根据我省基层技术服务的要求,推广经筛选的成熟、安全、有效的适宜技术,开展适宜技术应用推广与效果评价,并探索新颖的推广机制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