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青年时报】78岁奶奶患癌4年活成了乐天派 除了积极治疗,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必不可少

日期:2019-04-16 访问量:11822 类型:健康教育



□时报首席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冯晓 颜妤

义诊现场。 纪含羽 摄

“我已经把肿瘤看成是一个慢性病了,你看我这4年下来,带瘤生存不也过得挺好吗。”昨天,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前广场上,78岁的癌症患者李奶奶作为患者代表参加了浙江省“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

对于李奶奶来说,她早就把承办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杭师大附院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患癌后,我就诊的每一家医院,医护人员待我都像亲人一样,我从没感到过孤独。”李奶奶说。

从整日哭泣变成抗癌乐天派

2015年的一次社区体检,李奶奶被发现CA125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指标超过了1000U/ml,比正常≤40U/ml足足高了25倍。

“大概率是卵巢癌了。”医生面色凝重地建议她到大医院做进一步确诊。果然,李奶奶随后被确诊为卵巢癌。

卵巢癌在妇科肿瘤中排序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癌,但死亡率非常高。想到家里有个因喉癌做了全喉切除术还需要她照顾的老伴,李奶奶感觉天塌下来了。

“刚确诊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以泪洗面,对治疗也毫无信心。但想到如果自己也垮了,老伴该怎么办,渐渐地,我调整好心态,决心要跟肿瘤一直对抗下去。”李奶奶对记者说,因为心脏功能不好,她暂缓手术,接受了局部化疗的治疗方法。几次化疗下来,看到肿瘤瘤体萎缩了不少,CA125指标也降低了,李奶奶更加有信心了。

考虑到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伴,2016年9月,李奶奶选择把治疗放在了离家近的杭师大附院肿瘤科。“患癌的日子里,我每个月一次小检查,抽血看看CA125指标;三个月一次大检查,做做CT、B超看看肿瘤发展情况。杭师大附院肿瘤科李永强副主任医师每次都认真评估我的情况,调整我的治疗方案。”久病成医的李奶奶说,肿瘤对化疗药物有耐药性,肿瘤标志物指标起起伏伏,李永强一直关注着她的情况,每次入院化疗都适当做些调整。

就这样,李奶奶带瘤生存了4年多。化疗的日子里,李奶奶把杭师大附院当成了家。在家的日子里,她唱唱歌做做家务,精气神好到看起来根本不像个癌症病人。

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和干预不能少

昨天,在杭师大附院的门前广场上,包括来自省内11家医院的肿瘤科专家在现场开放义诊。时报记者观察后发现,在面对患者带着许多病例资料焦虑询问时,很多专家都建议调整好心态,减少焦虑,积极生活。

一个人患了癌,除了患者自己紧张焦虑,全家人都免不了跟着担心。精神心理科对肿瘤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杭师大附院,心理科医生会应用心理量表对肿瘤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焦虑情绪筛查、抑郁情绪筛查及躯体症状评估,根据结果完善心理干预。且除了患者本人外,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心理支持。从而,提高患者与家属共同对抗病魔的信心,也能更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杭师大附院院长骆宏说。

另外,骆宏院长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今年杭州市将建成中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魏尔啸联合病理研究所。据了解,该研究所源自全欧洲权威病理研究所“夏洛特病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是细胞病理学奠基人鲁道夫·魏尔啸。杭师大附院将在研究所平台的基础上组建综合肿瘤治疗中心,通过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找准肿瘤基因突变点并结合药物靶向治疗,再融合外科、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热疗等多学科治疗手段,最大程度提高肿瘤诊治的精准度及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