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共卫生发展与健康服务管理”高峰论坛暨科学提高免疫力中医高研班成功举办

日期:2020-11-30 访问量:12253 类型:医院新闻

    为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掌握提升免疫力的中医适宜技术,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科学提升免疫力中医高研班”于2020年11月28日在杭州梅地亚宾馆成功召开,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李力教授主持。本次参会的80余人中,有40余位来自杭州市各区的社区医生及护士,他们对于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及推广抱有极大的热枕和期盼,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热情。不仅于此,日后,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也将联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走进社区持续助力。
    会议伊始,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施军平教授致辞。施军平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附属医院脂肪肝联合门诊的建设发展情况。施教授表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普及“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本次会议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系副教授傅珍春、浙江工商大学柯李晶博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进军、浙江省有机产业协会理事长胡删、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系讲师孙志芳博士、陈燕博士,围绕如何科学提升免疫力这一主题进行主题演讲。
    李力教授针对中医科学提升免疫力进行了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李教授从什么是免疫力、如何科学提升免疫力两个方面展开,涉及生活方式、中医外治、音乐疗法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提升免疫力在维持健康中的作用。并通过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的中医干预案例,形象生动的展示了中医在提升免疫力方面的实践。
    傅珍春教授对瘟疫的中医调理方案进行了梳理,以瘟疫在中国及世界的流行史为背景,从治疗经验、理论阐述、方药治剂等方面讲述了中医在历代抗击疫情方面做出的贡献。总结中国古代中医名家的著作及理论,提出瘟疫的防治调理要点:疫之未感重在防、调整阴阳以抗邪、芳香之品防疫法,并系统介绍了常用瘟疫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外用中药预防法及内服药物抗外邪。
    李进军博士以中国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增长为切点,探讨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与人体肠胃健康状况的相关性,阐述了肠胃中心论的概念以及消化道微生态对肠胃健康产生的重大影响。李博士指出,消化道微生态精准检测是有效个性化干预的前提,并介绍了精准化检测的途径主要有精准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16sRNA/宏基因组测序、质谱分析等技术,并分享了世界首套临床肠道微生态体外模拟快速评价系统,提出该技术目前已推广到国内二十余家医疗机构,帮助建立了集微生态门诊、微生态检测、微生态治疗为一体的微生态诊疗中心。李博士认为当前全球慢病高发的两大主因是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代谢产物引发的炎症及消化道屏障系统受损,肠道菌群的研究和应用大有可为。
    柯李晶教授进行了药食同源——食品纳米构造的超营养功能主题演讲。柯教授从生物活性物质和微营养素载体角度讲解了日常生活中各类食材和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传统食品药品具有能够清除肠道粘膜层自由基,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随后,柯教授介绍了汤纳米颗粒在生津方面的作用,展示了饮用红茶对唾液免疫因子的短时快速影响及经络体表电压的变化,总结了功能性纳米载体的特点有:制造简便高效、成分天然绿色、食用安全有效、产品形态多样、可持续可再生。
    胡删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土壤状况的调查实录,中国土地污染的加重与农药化肥的施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成为最触目惊心的隐藏杀手,并将有机食材与普通食材对人体控制体系调控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行了对比,体现了有机食材在修复细胞缺陷、修复免疫细胞中的重要作用。随后,胡删老师分享了团队与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的“有机生活让我们健康起来”活动以及有机食材在重症患者机体功能调节中的显著效果,传达了有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概念。
    孙志芳博士对目前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开展的各项中医外治技术做了系统介绍。孙博士讲到,穴位埋线的激励作用在于其能以胶原蛋白线对穴位产生持久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刺激时间可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以巩固的缺点,符合现代人快速高效的生活节奏,近年来在减肥的应用中逐渐兴起。此外,还对耳穴疗法、艾灸疗法、小儿推拿、穴位敷贴等作了概述,并结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的治疗实例向大家进行了展示。
    陈燕博士从中医角度阐述了体质的概念,详细讲解了体质的影响因素和判定标准。中医体质辨识与干预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随后,陈燕博士分别对九种体质的不同舌像及对应的食疗养生原则作了系统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