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队员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平安凯旋!

日期:2020-03-31 访问量:12035 类型:医院新闻

2月9日逆行出征,3月31日载誉凯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第三批驰援武汉队员共17人平安回归!

过去的51个日夜,他们同杭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一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4病区,管理50张床位,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64人。他们用技术、信念、毅力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初心使命,自强不息的大运河精神在荆楚大地绽放光华。

2月9日出征

3月31日返程

抵达武汉24小时紧急上战场

2月9日夜,17名队员到达武汉,接下来的24小时如同走马灯般快速流转,除了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之后,就是搬运物资、培训、适应新环境。第二天傍晚,尚未安顿好的队伍就接到通知,当晚进入隔离病房接收病人!一切都来得太突然,血液内科的护士朱琳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队长龚玲把大家召集起来做紧急动员,她说:“我们现在就是军人,军令如山,随时准备上战场!困难是有,但我们就是来克服困难的!”一番号召把大家的激情都调动起来,纷纷请缨,队里迅速做了部署,由队长、副队长带头,6位护士入舱开始战斗。

隔离病房里的操作与往常不同,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那种因为层层防护而导致的憋闷、头痛、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仍然让大家感到了工作压力。第一晚就上战场的重症医学科护士张亚伦是队里唯一的男护士,他说刚进入隔离区时要经过五道门四个缓冲区,队长、同济医院的护士长帮他们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每一道操作都小心翼翼、反复检查,最后伙伴们相互写上自己的名字迈入病房,那感觉就像是战士步入杀场。当晚,他们就收住了47位病人,从凌晨一直忙到四点钟第二批队友来接班,四个多小时间马不停蹄在各病床间奔走,哪怕汗水浸透了衣衫、水雾模糊了眼罩,头昏脑胀、恶心想吐也都咬牙坚持下来。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可是看到在寒风中守了一夜的公交车司机,他们的心里都很䁔,因为他们明白,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都在同他们并肩作战,那是希望,是底气,这场战斗一定会胜利!

最令人动容的是病人的一声声致谢

隔离病房的每一天都不轻松,32床的拉肚子了,41床的氧饱度上不去,21床的女儿也确诊要住院了……医护人员悉心照顾着E1-4病区的病人们,每一次交流都柔声细语,每一次抽血都力争一次成功,每一次询问都耐心解答,每一位焦虑不安的病人都用心抚慰……终于,病人们在一天天的治疗中渐渐好转,更多的患者脸上绽开了笑容。

重症医学科护士洪琪儿说,病房里有位92岁的奶奶,每每在她进入病房后,总是招手示意她上前,拉着她的手聊上半天,虽然没听懂奶奶的武汉话,但奶奶那布满皱纹微微上扬的嘴角,泛满了泪光的双眼,还有紧握住的双手,都足以让她记住一辈子。

结核病科的护士黄如平也回忆道,一位大妈出院前对她说:“姑娘我知道你们都是从杭州来的。虽然看不清你们的脸,但知道你们很辛苦。你们总是耐心地事事帮我们解决,从来没有嫌麻烦。姑娘你一定做好保护好自己,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家。”这样温暖让黄如平深深感动,她手画一幅“勇敢奖状”颁给病人,让大妈能够更坚强地面对生活。

病房里从来是互动不断。三八妇女节那天,心血管内科护士王亦岚组织姐妹们手折百合花及花篮,一一送给病房的病人和同济医院的医护们,平安的祝福在病房里传递,更让不少病人的眼中波动着泪光。

呼吸内科护士赵晗晹说,这些病人都不容易,他们饱受病痛的折磨,又不得不与家人分隔,有些人甚至全家都被感染入住不同的医院,焦虑情绪可想而知。所以,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亲人,不断鼓励、时时安慰,即便有些不能控制的情绪对着他们发泄出来,队员们也不会生气,反而更加照顾,用温柔和笑语感染病人。队里最小的90后、呼吸内科护士陈梦瑶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人。有位30多岁的小伙出院时红了眼眶对小陈说了很多遍"对不起,刚开始对你们态度不好”,然后又说了好多句"谢谢,感谢你们的照顾我才能痊愈出院”。

对待病人,团队全力以赴

新冠病毒是个恶魔,人类对它的认识本就有限,而当它降临在有基础疾病的病患身上时,更让情况复杂,应对吃力。

病区里有位罹患卵巢恶性肿瘤的病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不断加重。重症医学科医生郭亮心急如焚,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和科里的医生们反复多次讨论,最后决定给病人进行深静脉穿刺术,并采用床边B超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作为ICU医生,这些都是他擅长的操作,自然当仁不让。助手提醒他:“你刚下夜班,应该回去休息”。郭亮却说:“病情紧急,要尽快做好评估,不能耽误。这么多年的工作磨练,这种强度已经习惯了。”

身为病区副主任的龚玲医生来自于感染性疾病科,是这位病人的主管上级医生,为此,她几次开展多学科的会诊,并拿到全国专家组里汇报讨论治疗方式,一次次地调整诊疗方案,时不时与病患家属沟通,共同为病人加油鼓劲。肿瘤科护士李佳琪对这位病人也颇为关注,每每查房时都跟病人聊聊天,帮她排解忧愁,有时让她跟家人视频对话,激励着她乐观地配合治疗。

终于,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这位顽强不屈的病人从刚接手时的危重症逐渐好转为轻症,从一开始躺在床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到后来食欲完全恢复、自己下床上洗手间,过程倾注了医务人员诸多心血,而最终健康出院更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郭亮感慨,这是团队协作的结果,离不开科里成员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求助专家的不吝赐教。

对待每一位患者,他们都是如此不遗余力,竭尽所能!

眼金睛,胆大心细

病房里有位65岁的大爷,新冠肺炎的病情明显好转,可是夜查房的时候,重症医学科医生周三军却发现老人家表情痛苦,仔细询问才知道大爷突发肚子痛,晚饭全吐了。这立即引起了周医生的注意,不顾近距离接触的风险开始认真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后,他尽快安排了腹部增强CT,陪着病人做完了检查,结果竟然是“胰腺头部占位”。这一打击让大爷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周医生向医院申请会诊,邀请到了国内知名肝胆外科专家为大爷解惑、提供治疗计划。之后的几天,周医生特别留意这位病人,安慰他“肿瘤就像定时炸弹,幸亏发现得及时,早点儿拿掉危险就能解除”。在周三军的一再鼓励下,大爷重拾生活的信心,医好了新冠肺炎转战专科医院继续治疗。离开前,大爷动情地说,“感谢杭州来的医生,如果不是他这么仔细,我都不敢想象后果……”

一位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血红蛋白快速下降,病人及家属非常焦虑。呼吸内科医生王建峰跟他们分别加了微信,边沟通边调整治疗,很快稳住了病情。撤药的过程发现患者没有遵守医嘱,悄悄进食,他立即进行充分沟通,耐心解释禁食的必要性,终于得到病患的理解,积极配合,得以快速恢复。家属对于医生的倾心付出看在眼里,手写一封表扬信。看到信的那一刻,王建峰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大疫面前,舍小家、为大家

出征的17名队员中,大部分都已经结婚,有的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但是,面对疫情、国家召唤,他们果断请战,没有怨言。

因为一条与德国球星托马斯·穆勒互动的微博而迅速走红的“杭州医生老戴”是个乐观而阳光的呼吸内科医生,名叫戴一帆,随队出征的时候新婚才两个月。当大家都在感叹他的大爱情怀时,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因为我是一名医生,与病毒作战是我们的工作常态,这次只是打怪升级而已!”

肾病科的护士孙园源来武汉五十多天,都没敢打过电话回家,因为她始终没有告诉爸妈驰援的消息,就怕他们担惊受怕。

神经内科护士叶媚的儿子还不满两岁,离家时万般不舍,儿子都没睡醒,但所有的温情都融化在爱人一句“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在武汉的日子里,虽然一直有视频对话,但是仍然止不住思念。而可爱的宝贝也没有让年轻的妈妈失望,竟然能在一群穿成太空人的照片中一眼找到自己的妈妈,这让叶媚激动不已,她说要做一个明媚的女子,善待别人,温暖自己。

白衣战士出征的壮举同样感染了孩子。消化内科医护的孩子们纷纷用画笔描绘出疫情中的国家,送给科室出征护士贾秀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共同抗疫。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一点点力量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磅礴之力。正如呼吸内科护士章笑英在返杭时的感言中所说,“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写进了不凡中。感谢市民在春节团聚时刻的止步;感谢医护人员在那段至暗时刻的坚守;感谢后勤保障人员的保驾护航;感谢勇敢团结的中国人民让国家恢复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