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每日商报】昨天杭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日期:2019-07-26 访问量:13447 类型:健康教育

烈日下断桥上游客少了许多摄影 里尔

商报讯 (通讯员 张颖颖 颜妤 记者 范昱 葛玲燕 陈敏娜) 上周还在感叹“杭州今年热的晚”,眼下却已经度过了好几个高温天。昨天,在阳光的“热捧”之下,下午市区最高气温升高到37.7℃,比前一天又升高0.4℃,再次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早晨9点09分,市气象台也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然而,这波高温还没有止步的意思。根据目前的预报,一直到月底,杭城都是复制粘贴的晴热高温“炙烤”天。高温连击下,人特别容易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所以这段时间大家尽量减少户外逗留时间哦。

月底前都是晴热高温天 好在未来几天有雷阵雨来降温

盛夏时节的气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波高温何时是个头?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称,目前中东部地区的高温天气,毫无疑问为今年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体感最热的一次高温过程。持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温连续日数长,另一个是一天中35℃以上的时间久,尤其是江浙沪一带最明显。比如南京杭州有可能实现下旬高温满贯,连续11天35℃+。

市气象台昨天继续发布高温报告,预计未来3-5天内杭州仍将继续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7-38℃;省气象服务中心则说,晴热高温天承包了7月剩余的时间,高温持久战还要继续。

在连续的高温天气里,赖以解暑的就是午后雷阵雨了,有它现身的地方,总能洒下短暂的清凉。昨天,临安、余杭、主城区以及淳安等地都得到雷阵雨的青睐。

雷阵雨对高温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下雨后气温普降好几摄氏度甚至十来摄氏度。比如说昨天,雨后,杭州国家基准站的气温从14时的37.1℃跌至15时的27.5℃,下降了9.6℃,这个温度甚至比早晨最低时还要低。

好消息是,未来2-3天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午后雷阵雨的发生,能把清凉的福利送给更多的人。但是,午后雷阵雨都具有突发性,套用一句俗话来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如果大家一不小心与之邂逅,享受清凉的同时千万记得注意人身安全。

杭州已有多起热射病发生

高温天里尽量少外出

这周,杭城进入高温七连击,整座城市都是热浪滚滚。记者从各大医院获悉,连日来中暑患者不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接诊了热射病患者。

82岁的“书虫”王大爷独居10多年,身体一直很好,自理能力很强。他爱看书,每次从杭州图书馆一借就是十册,昨天中午他提着看完的书去杭图还书、借书。没想到他离开图书馆,还没到家就昏倒在半路上。幸好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及时拨打了120,将其送到杭州市一医院。而前两日,68岁的何大伯一早出门溜达3小时未归,家里人左等右等等不到回家,直到接到杭师大附院急诊室电话,才知道老人晕倒在路边,被过路行人发现并拨打了120。

杭州市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董双勇透露,此前医院接诊到部分热痉挛病人,热射病则是第一例。发生热痉挛的原因主要有年轻人长时间户外作业、年纪大的老人舍不得开空调等。

中暑,是最常见的高温天健康威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一种,致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董双勇强调,炎热夏季不提倡户外过多的活动,高温时段尽量在家里,尤其是老年人。在家里也不希望开很低的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特别强调要有规律、健康的饮食。出汗较多的建议用一些含有淡盐的水来喝,冲茶也行,茶里也放点盐。总之要注意多喝水、减少户外活动、保持饮食规律、不要过度使用空调,注意室内的通风,避免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预计今年有2-4个台风影响浙江

主要影响时段为8月中旬-9月

降温利器除了雷雨外,台风也是一名重要成员,不过它的危害也是很大。昨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今年后续台风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将有2-4个台风影响我省,其中1-2个台风严重影响或登陆我省,强度偏强。

省防指副秘书长、省气象局副局长王东法介绍,受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省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较大,接下来的7-10月,需要重点关注3类气象灾害。

第一要关注台风影响。“上周,今年第5号台风丹娜丝北上穿过东海,给我省沿海带来了8-10级大风。”王东法介绍,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台风强度可能会偏强,登陆我省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主要影响时段为8月中旬-9月,不排除10月份也有台风影响。

第二要关注高温热浪。出梅之后,我省已进入持续高温阶段,预计7月下旬到9月全省平均高温天数大概还有15-20天,主要出现在8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全省大部分在37-39℃之间,部分地区可达39℃以上。

第三要关注强对流天气。我省是强对流天气易发高发的省份。预计今年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可能会比较频繁,短时暴雨、雷雨大风、冰雹、雷电等致灾风险较高,也需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