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浙江在线】感觉吞咽困难竟是“食管癌” 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

日期:2019-06-07 访问量:11978 类型:健康教育

浙江在线-健康网6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柴燕宏 通讯员 颜妤)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近日,年近80的许爷爷(化名)就因为这个“吃饭难”的问题,经历了一次开胸手术。

  许爷爷今年80岁,平时身体挺健朗。2个月前的一次进食,莫名出现了吞咽困难、食物摄入时胸部不适的症状。他以为这样的“吞咽异物感”只是经常会发作一段时间的咽喉炎,也不影响吃饭,就没有在意。

  结果没想到的是,他却在1个月以后吃饭后出现严重吞咽困难,伴有呼吸急促,大汗等不适,身体也日渐消瘦,才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匆匆忙忙把许爷爷送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科。

  消化内科王仲略副主任医师为老爷子做了第一次胃镜检查。入镜后,只见一个3*2.5*2cm的球形的食道新生物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个肿块几乎堵塞了3/4的食管,而且表面粗糙,糜烂,充血,像个即将爆破的肿球。医生判断,肿物良性,但不排除癌变的可能。

图片1.png

  (图为活检后肿物图示)

  这个食管肿物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在活检后的病理结果中,最终许爷爷被确认为食管癌。

  住院、疾病情况的检查、患者整体情况的评估……紧锣密鼓的安排,让许爷爷和家人都有一些喘不过气。

  然而,消化内科李国栋主任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根据病理报告分析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许爷爷的食道可能存在两种病变,良性肿瘤伴表面癌变。

  许爷爷很不解,自己身体一直很健康,怎么会得病呢?

  经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许爷爷身体一直健朗,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存在不按时进餐的情况,这和医学文献中诱发食道癌的危险因素怎么都搭不上边呢?那么,许爷爷食道癌是怎么发生的呢?

  对于这点,李主任解释道,食管癌在临床上按病理类型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相对而言,在中国比较高发的是食管鳞癌,追本溯源,食管癌的发病多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结合所致,内因和基因有关,外因就和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相关,因此并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食管癌在中国高发都是因为饮食习惯,诱发食管癌的原因还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多学科MDT商讨:

  内科外科两步走,以备万全之策

  考虑到许爷爷年事已高,家人心里也有着巨大的疑惑——快要80岁的老爷子,难道还一定要做大手术吗?

  消化内科的李国栋主任也有着相同的想法。于是,一场由消化内科、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胸外科负责人参与的多学科讨论(MDT)展开了。

  常规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且行淋巴结清扫,但考虑到当前还无法确定癌的性质,且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最后,经过多科商讨,敲定了许爷爷个体化诊治方案:先行创伤比较小的内镜下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SD),同步准备外科手术,若ESD术无法进行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经过充分的检查及评估,医生给许爷爷做了气管插管且全麻下行胃镜下ESD。果不其然,在进行过程中,发现患者病灶周边食管面膜大面积可能存在癌变,内镜下切除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而在另一边,外科手术室已经准备就绪,随即,医生暂停胃镜下ESD,患者立即转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证实平滑肌瘤表面癌变,瘤子周围粘膜癌变。

  目前,高龄的许爷爷在经历了开胸手术后2周,不仅可以吃些半流质食物,而且已经下地可以进行走动了。

  食管癌防治没有捷径

  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内科李国栋副主任医师说,“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道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这是由于食道肿瘤不断增大,侵犯、压迫食管,造成食管腔狭窄所致。”李主任解释道,而此例手术中运用的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极佳,创伤小,恢复快,早期的食道癌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往往是发展到已经无法吞咽才来就诊,此时癌变极有可能发展到了晚期,晚期食管癌患者需要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创伤大且疗效欠佳,这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所以,李国栋主任提醒,胃镜检查必不可少。40周岁以上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正常人如果莫名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要引起警惕,及时上医院检查。

  同时,预防食道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要戒烟酒,吃温热、细软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和咸食,多吃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按时进餐。

责任编辑:梁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