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杭州市属医院首家“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落户杭师大附院

日期:2017-12-19 访问量:14676 类型:医院新闻

12月15日,在2017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暨中国南方心脏介入研讨会(ASSA)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邢炜代表医院接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通过的“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铭牌。这既标志着我院胸痛中心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的市属医院,也充分肯定我院胸痛中心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急救能力、教学能力和辐射能力。

2015年1月,获杭州市卫计委批准,牵头成立杭州市胸痛诊治中心;

2016年7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杭州市首家通过国家认证单位;

2017年10月,牵头成立杭州市胸痛中心联盟;

2017年12月,被评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短短三年时间,凝心聚力、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完成了“三级跳”,成为杭州地区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副院长张邢炜认为,胸痛中心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成绩,得益于全院各学科优势资源的鼎力支持和流程优化,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及区域协同救治机制的不断完善,得益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全体同仁的关心帮助。


        考察学习,摸索中成为典范

2015年初,医院整合多学科优势,拟建立胸痛中心,先后前往广州、厦门学习、考察。2016年7月,成为杭州市第一家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两年里,在本地区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快捷的全程无缝救治体系,运行指标不断优化,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接待及指导20余家兄弟医院参观我院胸痛中心建设,毫无保留地传授胸痛中心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经常与其他兄弟医院分享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带动及帮助本地区各级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


       精益求精,建信息化系统

自胸痛中心建立以来,医院建立胸痛中心信息化腕带系统,使病人从进急诊到导管室的各时间节点都自动记录,今年又优化了程序与功能。我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加强了网络信息化建设,在我院设立急救车辆及医生,还在急救车上安装了4G网络,能实时传输心电图,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使心梗病人得到快速的救治。急诊科还经常组织急救中心进行急救演练,优化院内院外急救流程。


        训练有素,DtoB时间大大缩短

按照胸痛中心质控要求,每季度组织一次持续质量改进、典型病例讨论和胸痛相关知识的培训,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科室之间的不断磨合,持续质量改进、提升救治能力,使STEMI及其他胸痛病人的救治流程不断改进、各项数据如DtoB时间最快34分钟,远远小于国际标准90分钟,首份心电图时间等也得到较大的缩短。


       区域协同,最快速度抢救患者

医院地处杭州市城北,周边无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与周边15家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心内科副主任以上医生对口到协作医院坐诊,每月至少2次,帮助和提高合作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基层医院的医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建立胸痛急救联盟微信群,有20余家协作医院250余位成员加入群里,协作医院将心梗病人的心电图等基本信息发送到群里后,我院医生快速响应,开通绿色通道,使病人得到最快速度的救治。胸痛联盟群还起到传、帮、带作用,基层医生经常在群里咨询相关疾病问题,我院专家积极答疑解惑,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治水平。

杭师大附院院长骆宏表示,这次我院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认证通过,标志着医院胸痛中心更加标准化和完善化。他认为,示范基地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医院将不断改进流程、优化措施、深化内涵,今后医院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团队,推动并引领大杭州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规范急性胸痛的诊疗,实现信息共享、分级诊疗和协同救治并举的新型区域协同救治合作模式,共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