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度过“多事之秋”

日期:2018-10-12 访问量:17303 类型:健康服务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预示着秋天的如约而至。

秋分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

秋分之后,白天要短于黑夜,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

这个时节中医养生除了注重调养脾胃外,情绪和起居调理也很重要。

本期小编就请来了中医科专家来聊聊如何渡过这个“多事之秋”。

 

1.顾护脾胃防止秋燥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

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出现鼻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

因此,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调养润燥的圣品。

同时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出现的人,此时可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和何首乌等。另外,夏天爱吃西瓜、香瓜、菜瓜来解暑的朋友们要留意,到了秋季,这些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2.避免情绪悲伤抑郁

俗话说“伤春悲秋”。

这个节气更容易触发悲观情绪,尤其是中老年人,目睹秋日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容易觉得压抑郁闷。

因此,秋分时节要注重调摄精神来养生保健。

专家建议,大家应培养起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秋高气爽时可以适度增加户外锻炼——秋分养生,讲究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濡养,这时登高远眺是个赶走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另外有躯体疾病要及时去治疗,不要讳疾忌医,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多学习新知识,发展一些兴趣爱好,避免自我封闭而产生厌世的情绪。

3.起居适宜早卧早起

中医认为,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分以后,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为冬季的养藏打好基础;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一收一长之间,阴阳平和,人的气机和自然界相顺应,身体自然健康无病。

 

中医在这个季节里对睡觉也有讲究,临睡前不能吃得太多、不能饮茶和情绪激动,睡觉时不能捂住面部和张口呼吸,还要避免开灯睡觉和睡时吹风,上面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睡眠质量而使得精气不能很好的收藏,而引发抵抗力下降。早起后由于秋分时节早晚温差大,需要适当增衣、补充些水份,然后可以在室内外进行慢步走、做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避免剧烈、出汗多的运动。